俗话说,痴人痴语。语言其实是反映人类身心健康状况的外显标志物,语言障碍筛查可作为人类身心健康问题的辅助检测手段。这对于老年人而言,有助于发现早期神经认知系统疾病。
所谓听语也读心,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常辉教授团队用时三年完成国内首套“老年人语言障碍智能快速筛查系统”研发,21日在沪首发。该快速、智能、便捷的筛查系统,可以快速检测老年人的语言状况,判断其是否存在语言障碍风险,并提示风险等级,可用于医院或社区老年例行检查,也可用于养老院或家庭日常检查。
(资料图)
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老年人是语言障碍的高发群体,语言障碍的出现往往由于认知障碍、脑卒中、帕金森等神经认知系统疾病引起。然而,如何研判老年人的语言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还是不健康状态,是一个从未研究过的大健康课题。
研发团队发挥病理语言学和语言测试学优势,研发了一套包括构念、试题、评分标准等在内的老年人语言障碍测试体系。试题包括听理解部分的“找找看”和“听听看”,以及语言产出部分的“说说看”,整个测试在7分钟左右完成。同时,团队还研发了试题在线运行系统,支持平板、手机及计算机等多种设备平台。
试用体验。
有无语言障碍,需要科学判断标准。为此,团队在国内多地采集老年人数据1000多份,含盖不同年龄、教育水平、认知水平、性别、职业等。基于所采集的数据,采用回归常模制定的方法,构建分层回归模型,并遵循常模参照测试的流程进行标准设定。他们由此建立更加贴合中国国情和人群差异的常模模型,其精细化的风险分层也为老年人语言障碍筛查提供了一套清晰而客观的预警和干预指引。
系统界面。
为了给受测老年人“打分”,团队联合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崔海坡教授团队,成功开发了智能评分与反馈系统。除了大模型赋能的核心技术,系统构建了一套融合“多专家并行评分”与“迭代自校准”的复合型智能评分方法,综合被测试者的描述文本并校准标签,给出最终的评分结果。
系统显示,其评分结果与专家评分的一致性达到90%以上,而专家对系统评分结果的认可度更是高达99%,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专家认为,该系统为老年人语言障碍的筛查提供了标准化、可复用的评估路径,形成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老年健康领域深度落地的典型案例,下一步在线上试行推广。
原标题:《听语读心,提早发现神经认知疾病,国内首套老年人语言障碍智能快筛系统发布》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